我們畢生都在找尋我是誰,誰是我,最重要的,別忘了我是誰。小乘佛教最終會通往大乘佛教,當憶起時,自然會往該走的路上走。
#我是誰
#不過這條路上蜘蛛精白骨精還是挺多的
【馬雅生活紀錄】
在光譜蛇之月的清理能量巨大,宇宙推著我面對更深層深入骨髓的靈魂傷口,這道傷口的堆累與累生累世經驗有關,在平行時空移動瞬間,我交會在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。宇宙顯化著我的內在恐懼,因此身邊常常扮演著讓我重新經驗靈魂傷口的角色,一次又一次,我覺知觀照著卻不知如何面對。我逃避著、壓抑著、假裝雲淡風輕的過日,偽裝帶著自我接納的面具。
昨晚在情緒上的暴走,處於低迷與迷惘情緒中。
今天宇宙安排我無意看到玄奘法師取經的電影,看著看著我釋懷了,每個人都有機會是”法師”或”神”,只在於你如何選擇。我的靈魂想覺醒、想揚升,從26歲踏入身心靈的自我療癒與尋根之路,不管再孤單再難過未曾放棄,仍然堅持只為找到名為「我是誰」的經書,帶著經書回家。
下面是摘自電影裡的對話或感動我的文字(只為紀錄):
1. 諸行無常 諸漏是苦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
2. 剎那源於梵語,意譯 清頃,也就是一個信念啟動的時間長度,在世俗常說 念念不忘,這個念念,同樣來自佛教。
3. 當玄奘法師在印度大受歡迎時,他的弟子跟他說:
弟子:您在佛國這麼受歡迎,回大唐做什麼?
玄奘:歡迎是什麼?
弟子:受人愛戴
玄奘:來就是為了要回去,不是受人愛戴的。
4. 印度舉辦辯論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差異的盛會
玄奘:小乘佛教指萬事萬物由各種細微的條件組合構成,否定個人的主觀精神。大乘佛教指事物現象的存在都是變化和不永恆的狀態。大乘佛教更加能夠理解宇宙的真相萬物循環不盡又虛幻不實。大乘與小乘是一種比喻,通俗講如乘船渡河。小乘偏向渡,求自我解脫。而大乘不僅自渡,還要渡他人,普渡眾生。佛陀希望以佛教精神感化世界,他教導信徒,不要殺害眾生,包括一切不同信仰者,用大的愛與包容使世間免除暴力,願世界更加美好,這也是佛陀的偉大所在。
5. 印度國王想讓你留在天竺,你的心意究竟怎麼樣?
玄奘:這是佛陀降生之地,玄奘並非不留纞。但玄奘本是來取經的,就得把佛經帶回去。(這是最撼動我的,我也會被世俗物質或條件所迷惑與貪戀,但我來到地球是為擁有肉身來經驗人生的喜怒哀樂、悲歡離合、陰晴圓缺,我是為找回名為「我是誰」的佛經,就得完成此生目的。
#不愧為個人流日宇宙白鏡
#如此大的一面鏡子想不看真實自己都不行呀
#電影很深但也平鋪直敘
#可能會覺得很悶很無聊
#感謝我學習馬雅曆法讓我理解與包容瘋子般的自己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gTqFku-egU&t=1829s